首页

优美之家新

时间:2025-05-28 19:27:49 作者:新四军老战士沈如峰战地日记等实物资料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浏览量:60542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新四军老战士沈如峰战地日记等实物资料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仪式”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新四军老战士沈如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地日记、与家人的往来书信等相关实物资料共21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四军老战士沈如峰的部分战地日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表示,这批实物资料中的战地日记记录了沈如峰以战地记者身份参与莱芜、孟良崮、淮海等多场战役的经历,是研究解放战争史的重要一手史料;战地书信聚焦时局分析与革命思考,彰显了书写者的家国情怀;较为罕见的《拂晓报》社徽章填补了国家博物馆馆藏空白。它们的入藏对丰富馆藏、保存历史记忆意义重大,希望更多革命亲历者及后人将珍贵文物捐赠国家收藏,以发挥革命文物存史证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捐赠者沈卫平介绍了战地日记的发现整理过程,并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对这批实物资料的重视和收藏表示感谢。他表示,沈如峰战地日记等的入藏是国家博物馆重视革命文物的体现,希望这次仪式能够推动大家对革命文物征集与保护的关注。

较为罕见的《拂晓报》社徽章(中)填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空白。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摄

  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刘建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杨抗美等人在发言中也分别谈到战地日记在内的实物资料的重要价值和入藏意义等。(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

在平等尊重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是实现包容和融合的根本途径。人类历史正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论语》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热爱学习、善于交往、倡导交流的文明品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进步的。

“一张清单”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本市鼓励运营企业合理开发车站地下空间,对有条件的站内用房进行开发,设置便民设施,包括便利店87处、文创店2处、献血屋2处;还设置自助机具,比如自动售卖机、潮玩机、取款机等自助机具2117台;便民餐车14处、鲜花柜40处、寄存柜48处、充电宝33处、智能鲜饮站4处。这些业态也给地铁增加了活力。

浙江文化观察:地方实体书店如何突围发展?

检方分别对周军、韩云平、李超、汤祚国、郑子记决定逮捕

格日僧苏木牧民双喜养了几十头牛。春节后,他发现有一头牛不爱进食且瘦弱,就把牛拉到了诊疗中心。通过X光检查,他得知这是因为牛胃里残留铁丝导致。这头牛从入院、手术取出铁丝到出院,仅3天,共花费550元。

香港特首:新一份预算案回应期待也着眼长远

截至2023年底,宁德全市户籍总人口355万人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71万人,占总人口的20%,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多等特点。对此,宁德市先后制定出台《宁德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连续9年将养老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推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